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国土资源部  
【发文字号】 国土资发[2006]80号
【发布日期】 2006-04-18
【实施日期】 2006-04-1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各直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为了做好2006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方式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部直属单位科技管理机构,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负责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推荐工作。
  推荐单位应按照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和有关规定及填写说明要求填写推荐书,并对报奖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经初审合格后统一报送。
  二、推荐指标
  申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实行限额推荐,请各单位严格按照下达的指标推荐。
  三、推荐材料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应按照"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和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申报,同时还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推荐项目是按照《关于做好2006年度科技成果登记的通知》(国科[2006]30号)要求登记的科技成果,成果登记请与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联系;
  (二)请认真阅读"推荐书填写说明",按要求填写推荐书并提供必备的附件材料及相关材料;
  (三)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奖励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推荐书和附件材料内容须由"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网络申报系统" 中导出打印,一式三份,装订成册。其中一份推荐书应加盖公章作为原件,并在封面左上角注明"归档材料"字样,与其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报告或正式出版的论著随推荐材料报送一份。推荐书和附件材料电子版数据库光盘一份。
  申报系统将于2006年5月1日后,由国土资源部(网址:http://www.mlr.gov.cn)科技成果网中下载。
  (四)推荐单位应报送加盖公章的申报项目汇总表二份;
  (五)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和个人信件评价不得作为评价证明;
  (六)报奖项目必须是技术评价(指鉴定、评审和验收)一年以上的研究成果,未满一年或未经技术评价的项目不予受理。
  四、推荐时限和报送地点
  推荐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截止日期为2006年6月30日前,逾期不予受理。推荐材料请报送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五、组织评审
  部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奖励项目的评审工作;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设立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奖励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联系单位: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部信息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阜内大街64号 100812
  联 系 人:金 卓、魏小彬 王 芳
  电  话:010-66558728 传  真:010-66558766
  联系单位: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联 系 人:马 岩    电  话:010-66558411
国土资源部
二ΟΟ六年四月十八日
 
 
  附件:1.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及有关规定
 
  一、奖励范围和条件
(一)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
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国土整治领域;
 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领域;
 矿产资源勘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新矿种或新矿床类型的发现等领域;
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合理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领域;
 土地科学、地质科学研究领域;
 国土资源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域;
 国土资源管理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研究领域。
 (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应授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应用先进的土地调查、评价理论和方法,查明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为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等工作做出贡献,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调查研究成果;
2.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土地结构变化趋势和耕地保护前景,提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理论和方法,提出土地合理利用及整治方案、耕地保护措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
3.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在科学理论、技术方法上有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为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
4.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勘查评价矿产资源,取得重要找矿勘查成果;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方面成效显著;在地质勘查、地质科研过程中发现新矿种或新矿床类型,对地质资源勘查和利用有重要作用,经可行性评价,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
5.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勘查、监测与防治,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经实践证明具有提高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水平、提高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水平,为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水源地,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
6.在土地科学、地质科学理论上有创造性进展,在理论与学术上有建树,对推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具有显著科学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
7.在技术开发应用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其主要技术性能、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有创新,提高土地调查评价和地质调查评价应用水平,为土地和地质调查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并已转化应用;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国土资源技术资料利用及社会化服务方面,提高了国土资源信息利用的整体水平,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
8.在推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为推进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职能到位开展的基础理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研究;为普及科学文化,传播科学知识;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性服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
  二、评审标准
根据奖励范围和申报条件,按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地质调查与评价、矿产资源勘查与保护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国土资源管理八大领域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
 (一)土地调查与评价
 奖励范围: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籍管理,土地分等级定级与与估价,土地生态与环境调查,土地利用和土地价格动态监测等方面以及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方面有创新,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经技术评价后,一年以上广泛应用的研究成果。
 评审标准:
 一等奖:调查工作难度很大,调查工作有较大创新,对推动土地调查评价科技进步作用重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土地调查成果。
 二等奖:调查工作难度大,调查工作有创新,对推动土地调查评价科技进步作用很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土地调查成果。
 (二)土地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 奖励范围: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利用、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等以及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有创新,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经技术评价后,一年以上广泛应用的研究成果。
 评审标准:
 一等奖:工作难度很大,有较大创新,对推动土地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有重大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土地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成果。
 二等奖:工作难度大,有创新,对推动土地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有很大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土地规划和土地开发、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