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彰2005年保险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保监厅发〔2006〕27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2005年,各单位认真贯彻《保险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保监发(2004)151号)精神,积极组织、选报信息,信息数量、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政务信息在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明显增强。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保监会分别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评为2005年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综合考评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和采用、批示等情况,以下单位被评选为2005年保险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山东、安徽、福建、广东保监局;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宿迁市分公司;保监会统计信息部、财产保险监管部。 以下个人被评选为2005年保险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樊懿锋、陈福锋、柯文丽、郑小丽、王琳、秦子杰、马勐、路素林、赵鸣献、朱以持、祖兆林、朱培标、董钢。 希望以上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以取得的成绩为起点,使信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各单位要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学习,认真总结2005年的信息工作,深入分析信息工作形势,查找存在的不足,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把信息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6年,各单位要紧密围绕全保会布置的中心任务选报信息,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实际,着力挖掘市场发展典型;密切跟踪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客观分析关系行业发展和整个金融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化解方法。要在信息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使信息工作充分发挥辅助决策、引领发展、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1: 2005年政务信息工作总结 2005年的保险政务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全体信息工作人员积极努力,政务信息渠道保持畅通,信息报送数量明显增加。各单位紧密围绕保险业防范风险、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主题选送信息,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经验、为探讨问题提供平台等功能,分别被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一、2005年信息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5年,各单位共报送信息9362条,其中各保险公司817条,各保监局7979条,机关各部门543条,中国保险学会10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3条。各信息刊物共采用信息3813条,其中各保险公司195条,采用率为24%,各保监局3125条,采用率为39%,机关各部门487条,采用率为90%,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各3条,采用率分别为23%和30%。全年共刊发信息886期,其中《送阅信息》345期,《专报信息》95期,《保险监管参考》90期,《保险工作简报》105期,《值班简报》251期。《专报信息》中有34期被中办、国办采用,其中1期获国务院领导批示。《送阅信息》中71期获保监会领导批示。 2005年的信息工作,以建章立制为基础,着重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信息报送数量增加,信息质量明显提高,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促进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一)建章立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2005年,为全面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制定实施了《保险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息工作主体和基本任务,建立了信息联络员制度,细化了信息刊物种类,提出了信息报送要求,规范了信息考评机制,为信息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目前业内已经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各单位的信息报送意识明显加强。同时加强了内外网信息网络建设,保证了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保险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的实施和内外网信息渠道建设,为推进信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分类,明确了信息定位。为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按照发送对象和作用的不同,对信息刊物进行了整合分类。其中,《专报信息》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反映业内重要动态、贯彻中央精神情况和重大事项;《送阅信息》报送保监会领导,揭示业内风险性因素和苗头、反映业内呼声和迫切需要;《监管参考》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研究,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系统性理论探讨;《工作简报》介绍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经验;《值班简报》反映业内动态,5种信息刊物定位清晰,明确了报送范围和报送要求。各单位有的放矢,提高了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情况通报》,以信息形式传达保监会领导的讲话精神;同时在《送阅信息》刊物内增设"每日网摘"子栏目,摘编互联网上保险金融类动态信息,供各级领导参阅。各种信息定位清晰,不断向深度开掘,切实发挥了辅助决策、促进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指导,不断提高质量。为提高各渠道的信息报送意识和信息报送水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宣传介绍各类政务信息要求。一方面通过电话和内网信息平台,保持与各信息渠道联络员的紧密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保持信息双向互动。一方面充分利用调研机会以及与各公司、各局接触等机会,介绍各种信息刊物的特点和报送要求,消除对各类信息的模糊认识,增强信息报送的规范性。全年约对15个保监局、5家保险公司进行过单独的信息交流指导,有效促进了信息质量提高。同时,通过发布月度或季度信息通报,及时反馈了信息采用情况,引导了信息报送工作。 二、2005年信息工作的特点 2005年,信息工作紧扣行业发展主题,及时反映各种经验教训和倾向性问题,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帮助,为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联系行业发展更加紧密。2005年信息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及时反映市场动态,找出了保险工作的热点和焦点。如《送阅信息》第124期"温家宝总理关心农民看病难问题,农民反映商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230期"国务院副秘书长到新乡调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情况"等及时反映了国务院对商业保险发挥作用的重视;《专报信息》第74期"农业保险试点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政策建议"客观描述了当前"三农"保险现状,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监管参考》第59期"当前保险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对保险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工作简报》第90期"河南保监局采取多项措施落实专业中介机构保证金制度、天津保监局探索银行、邮储兼业代理监管新模式",对中介市场的监管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目前各单位对信息的定位和认识已经逐步清晰,围绕市场、围绕行业发展办信息,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及时反映问题,促进了行业发展。2005年,信息工作及时反映行业重大突发事件、重大风险性问题和业内外的意见、建议等,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如《送阅信息》第77期"平安人寿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营销存在误导"、第81期"一些寿险公司通过银行邮政渠道团险个做存在风险隐患"、第134期"县域保险服务和竞争问题"、第202期"广东省应收保费持续偏高情况分析"、第252期"保险业积极应对六次台风、热带风暴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第262期"577份保险合同,隐含坑人条款2100多"等,及时反应了市场中的各类风险,引起会领导高度重视,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会领导批示,各单位及时了解情况,制定办法,解决问题,一些关系到行业发展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得以妥善解决,一些新风险苗头得到及时遏制,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难点得以有效推动解决。 (三)突出综合性和快捷性,加大了指导工作的力度。2005年,政务信息工作在努力加强深度开掘的同时,还注重在快捷性、指导性和综合性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地发挥了政务信息工作应有的作用。在信息快捷性方面。创办了《每日网摘》,保证领导和全系统能够及时看到业内外的要闻。为保证重特大事项及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保监会领导,各单位信息员经常加班加点汇聚信息。如"麦莎"、"珊瑚"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业损失情况、各重大事故中保险业的理赔情况上报比较及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此外,各单位在落实中央和保监会精神方面的信息意识很强,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全保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方面,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保险业发展这一主题,上报相关工作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在指导性方面,《送阅信息》加大了约稿力度,对于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突发性事件等整合各渠道力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各单位积极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如针对年初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严重亏损问题,组织报送并整理刊发了"关于封闭式基金浮亏严重,呼吁转开放式"的信息。《保险工作简报》和《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