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烟草育种工程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国家烟草专卖局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5-09-14
【实施日期】 2005-09-1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烟草育种工程方案》的通知

 

行业各直属单位:

  为有效推进烟草育种工程的实施,国家局制定了《烟草育种工程方案》。现将《烟草育种工程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五年九月十四日

 

烟草育种工程方案

 

  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品种是烟叶生产的基础。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育种工作十分重视,将烟草育种工程列为重大战略性课题,以满足中式卷烟发展和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进烟草育种工程的实施,结合我国烟草育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程方案。   

  一、烟草育种工作现状

  “九五”以来,全国烟草育种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育种科研协作网络,并在种质资源等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繁种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全国烟草育种工作坚持“四为主、四为辅”的原则,相继育成和引进一批优质抗病品种,在烟草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04年,云烟85、云烟87、中烟100等自育烤烟新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8.52%,较2000年增加27.4个百分点。目前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品种53个,其中烤烟43个(自育31个,引进12个);白肋烟8个(自育5个,引进3个);香料烟2个(引进)。明显改善了我国烟草品种单一、生产长期依赖国外引进品种的被动局面。

  2.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明显。在烟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编目保存种质资源4042份,对各种质的植物学性状,部分种质的抗病性、抗逆性、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及遗传特性分析,建立了一级库核心种质859份、二级库核心种质446份,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

  3.生物技术应用初显成效。单倍体育种技术已成功地用于育种实践,细胞培养加压选择与理化诱变、体细胞远缘杂交育种也已进入应用阶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遗传育种研究和性状鉴定选择。开展了烟草转基因品种安全性评价及检测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育繁推一体化已具雏形。国家烟草专卖局相继成立了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中国烟草遗传育种研究(北方)中心和中国烟草东北、东南、中南、西南农业试验站及中国烟草白肋烟试验站、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烟草育种科研协作网络和品种区试网络;成立了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原种与良种繁殖基地,实行统一繁种、供种,初步形成了烟草种子的育、繁、推体系。

  我国烟草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一是烟草种质资源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对一些重要性状(如抗病性、品质等)遗传规律的研究鉴定尚不够全面和系统。二是新品种选育的理论和技术缺乏深入的探讨。三是在烟草的基因图谱、功能基因定位、基因工程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涉入。

  2.育成品种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一是国内育成品种的品质性状尚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式卷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二是地方特色品种较少,现有地方特色品种综合性状有待进一步改良;三是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不强,在抗病毒病、青枯病等主要病害方面亟待加强。

  3.育种科技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育种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工作艰苦,长期从事育种的一线人员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育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二是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三是育种研究力量分散,人才交流、协作不够,人力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4.工农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育种科研人员与卷烟配方人员尚未建立工农紧密合作的机制。二是卷烟工业在原料的选择上多注重烟叶产地而对品种重视不够,对品种缺乏明确的定性要求。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