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 全爱卫办函[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办: 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资金已下拨各地。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项目管理方案,以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执行水平,保证项目实施效果,全国爱卫办组织制定了《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技术方案》,现下发给你们。 请各地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水质监测工作,严格质量控制,加强技术指导,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全国爱卫办 二○○八年一月八日 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技术方案农村改厕 为规范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地区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项目技术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管理方案(包括到自然村一级的项目任务详细分配计划)和项目技术方案于2008年2月底前报全国爱卫办。 一、 农村卫生户厕建设 农村卫生户厕建设采用全国爱卫办推荐的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三联式沼气池、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双坑交替式等6种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中央资金补助支持的地下部分应包括贮粪池、便器、厕屋地面(脚踏预制板)处理部分。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参照2003年版《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南》。 (一)厕所的选址 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厕屋要求建在农户院内,有条件的农户,特别是北方高寒地区提倡厕屋入室。化粪池可建在院外,也可建在院内,所选位置应避免车轧等,确保安全;禁止在水体周边建造厕所,禁止粪液直接排入水体。 (二)类型选择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合理确定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类型。各省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对农家肥的需求方式,因地制宜地从6种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中选择建造模式与实施技术。在城镇化程度较高、居民集中的地区宜选择修建具有完整下水道系统的水冲式或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习惯于应用液态粪肥的地区则可修建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在干旱缺水地区宜选择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北方高寒地区省份,如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厕屋已入户的,可选择修建完整下水道系统的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厕屋未入户的,应选择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双坑交替式卫生厕所,不得以修建深坑防冻式厕所作为替代;饲养畜、禽较多的农户建议在采取一定保温措施的前提下选择三联通沼气池式卫生厕所。 (三)建造材料的选择 建造厕所应用的材料质量各地必须严格把关,选择的产品与材料应坚固耐用,有利于卫生清洁与环境保护。便器首选白色陶瓷制品,水泥应选择425# 以上标号。建造材料必须是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质量鉴定报告,并保留其复印件。 (四)注意事项 1. 为保证粪便无害化效果能达到卫生要求,三格化粪池容积不小于1.5m3; 2. 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要把建厕与建池工作同步进行; 3. 粪尿分集式厕所贮粪池的容积不小于0.8m3;寒冷地区粪便分集式便器的排尿口内径大于5cm;使用过程必须有足够的覆盖料; 4. 由企业统一生产的预制式贮粪池和厕所设备,其安全性、功能、与容积要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应经过省级技术组鉴定认可后方可推广应用; 5. 为改善厕室内的卫生状况,应在恰当的部位安装排气管,厕坑应使用便器,避免粪便裸露。 二、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 各级要按照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积极落实配套经费,开展相关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以保证和扩大项目实施效果。 (一)工作对象 各地应不定期举办有爱卫办系统、疾病控制系统与工程建造系统人员参与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健康教育,要求以项目受益群众为核心目标人群,向学校与周边农村辐射。 (二)主要内容 1. 培训内容包括粪便无害化原理、厕所建造技术、厕所使用与管理要求、厕所建造质量的检测方法、改厕与肠道传染病等疾病防控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传播技巧、验收与检查方法等。 2. 通过不同渠道(健康教育课、广播、电视、宣传画、报纸等)、不同方式(科普、故事、宣教)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促进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饭前便后洗手等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注意事项 培训与健康教育是保证改厕工作正确方向的关键环节,培训内容、宣传的观点要准确。健康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培训要避免简单化、表面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条件地区可组织现场培训。 三、技术指导与过程监督 1. 各地要适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厕所建设质量、数量进行督导检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以保证技术实施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国爱卫办将于项目执行中期开展项目督导工作。 2. 厕所建造质量:通过审核图纸、观察现场厕所建造的实际情况,判断改厕技术实施质量;通过与管理人员座谈与审阅文件资料,了解工作操作程序与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健全。 3. 群众掌握厕所使用和管理知识的水平:依据地区特点与建造厕所模式,提出精炼易懂的管理与使用要求,考评群众掌握的程度,观察应用情况,提出继续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4. 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监测工作对于评价项目实施效果非常重要,希望各地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方法,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结果列入项目总结报告中。 四、考核评估要点 1. 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各省在国家级评估督导前应进行省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户厕建设质量、技术指导与健康教育、卫生厕所使用与管理、粪便无害化效果、环境卫生改善情况、建立农村卫生户厕建设长效机制、农村改厕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情况等方面。国家级督导考评方案另行下发。 2. 评估的方法与方式包括: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声像资料、检验资料等原始材料)评估、现场评估、群众访谈三个方面。 3. 各省自我评估后将评估报告报全国爱卫办。有条件的省可根据情况开展全面的改厕项目效益评价。 4. 附: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项目评估基本资料和部分评估工具(例) 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一、设计与施工要求 1. 三格化粪池厕所 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保证粪便的贮存时间不少于标准要求,第一池20天,第二池10天,第三池30天。总容积不得小于1.5m3。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为2:1:3。 化粪池深度:有效深度不少于1000mm,化粪池的上部应留有空间。 过粪管位置:过粪管应安装在两堵隔墙上,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0。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顶150m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50mm。也可安装倒L型过粪管。 便器位置:以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350mm,距边墙400mm。 质量与结构要求: 三格贮粪池内侧必须防渗处理,建成后应经防渗检验。不得在第三格池壁设置溢粪口或出粪口。 防裸露:防止粪便裸露,蹲坑上应安装便器,进粪口、出粪口应有盖。 防浮:地下水位较高、整体贮粪池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浮。 防雨:出粪口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mm,防止雨水流入。 防臭:可根据需要在第一池安装排气管,其高度应超出厕屋500mm。 2. 三联通沼气池厕所 沼气池的建造应符合户用沼气池相关标准材料、设计参数、施工验收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联通沼气池厕所必须要做到“一池三改”,厕所建设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厕所、畜圈、沼气池的三连通,人畜粪便能够直流入池,直管进料并要避免进料口的粪便裸露,出料口必须保证发酵池粪液、粪渣充分发酵后方能取掏沼液的结构设计。 不采用可随时抽取沼液与沼液随意溢流排放的设计模式。 3. 双瓮漏斗式厕所 根据家庭人口数和粪便排泄量、冲洗漏斗用水量[南方地区按3L/(人.日);北方按2L(人.日)]确定前瓮有效容积,要求粪液在前瓮能贮存30天以上。厕所建好后,应先加水试渗漏,不渗漏后方可投入运行。 室外的前、后瓮口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mm,防止雨水流入。 4. 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 在城镇化程度较高、居民集中、具有完整下水道系统的地区修建水冲式厕所,粪便冲入下水道后必须有集中处理粪便设施。禁止修建直接排入渗井的水冲式厕所。 5.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粪、尿分别收集、处理和利用。 粪便必须用覆盖料覆盖,促进粪便无害化。但不同覆盖料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时间有所不同,草木灰的覆盖时间不少于3个月,炉灰、锯末、黄土等的覆盖时间不少于10个月。 建造技术要求: 贮尿池:其容积应能保证存放10天以上。 贮粪池:不小于0.8m3,应防止渗漏。 排气管:直径100mm,长度高于厕屋500mm。 吸热板(晒板):用沥青等防腐材料正反涂黑的金属板及水泥板,应严密。 6. 双坑交替式厕所 建造2个贮粪池交替轮流使用,粪便用土覆盖,用土量以能充分吸收粪便水分并使粪便与空气隔开为宜。厕坑容积:每坑容积不小于0.8m3。 排气管是厕所设计的关键部位,直径为10cm,高度以高出屋顶50cm为宜,在排气管口应设防蝇罩,防止苍蝇自排气管口进入粪坑。 二、农村卫生户厕使用操作要求 1. 三格化粪池厕所 启用:正式启用前在第一格池内注入100~200L水,水位应高出过粪管下端口。 用水:用水量以每人每天3~4L为宜。 清掏:半年至1年要清渣,粪渣与粪皮应经高温堆肥或化学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安全:化粪池盖板要预留出粪口并盖严,不要密封以方便管理和防止发生意外。 分流:生活洗浴水不得接入化粪池。 改型:三瓮式贮粪池厕所是利用三格化粪池的原理,采用双瓮厕所的建造技术而设计的,其贮粪池容积不小于1.5m3。 2. 三联通沼气池厕所 新建的沼气池应按标准经专业人员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后方可使用。 沼渣:应经高温堆肥等方法无害化处理后方可用做农肥。 3. 双瓮漏斗式厕所 在启用前,应向前瓮加清水至浸没前瓮过粪管口。 禁止向后瓮倒入新鲜粪液及其他杂物,禁止取用前瓮的粪液施肥。 定期检查过粪管是否阻塞,以及时进行疏通。 4. 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 使用操作比较简单,这里不做其他要求。具体维护管理参照2003年版《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南》和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5.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便后加灰土是该型户厕应用管理的关键,充足加灰使粪保持干燥。厕所在使用之前,事先在厕坑内加5~10cm的灰土。每次使用后加灰土覆盖,覆盖料的用量,至少是粪体积的3倍以上。粪在厕坑内堆存时间约0.5~1年。 尿不要流入贮粪池,尿的储存容器要求避光并较密闭,经加5倍左右水稀释后,可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 6. 双坑交替式厕所 第一次启用新建厕所,厕坑底部要撒一层细土,同时要将出粪口挡板堵住,并用泥密封周边。 每次便后加土覆盖,便器设盖并盖严。 当一个贮粪池满后,再启用另一厕坑,两坑交替使用。厕粪封存的时间应达到半年以上,清掏后可直接用做肥料。 基本资料 1.改厕项目规划数与完成数,项目实施前的基数。 2.项目投资与资源分配(以县为单位)。 3.项目工作组织机构与组织网络。 4.项目实施地区的地理、土壤特性、气候、民族、经济、人口等资料。 5.项目实施前后卫生面貌与人群卫生习惯的变化;使用粪肥的习惯及行为改变。 6.改厕技术方面的要求及对项目实施技术的修正建议。 7.改厕实施地区的粪便无害化效果(卫生学评价)监测资料。 8.改厕工作的今后发展规划。 9.项目实施相关文件、计划、通知等文字、声像档案。 农村改厕土建工程项目档案内容 1.立项申请 2.建议书 3.开工报告 4.厕所施工图 5.工程预算 6.工程施工合同 7.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 8.砖质量检查报告 9.水泥质量检查报告 10.工程沙石质量检查报告 11.项目验收报告书 12.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厕所建造原始档案 ______省_______县_______乡______村 ┌───┬─────┬────┬─────┬─────┬─────┬────────┐│ 编号 │ 户主姓名 │ 人口数 │ 到户物资 │ 完工日期 │ 厕所类型 │ 领取人签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场观察记录 1. 户厕一般情况: (1)户厕类型: (2)户厕庭院位置的选址:A合理 B不合理 (3)标识:A合格 B不合格 (4)是否使用: A是 B否 (5)旧厕所: A不使用 B还在使用 2. 户厕地下部分 (1)三格式 容积:A合格(≥1.5 立方米) B不合格 贮粪池深度:A合格(有效深度≥1m) B 不合格 过粪管安装: A合格 B 不合格 出粪口留置: A合理 B不合理 (2)粪尿分集式 粪池容积:A合格(≥0.8立方米) B不合格 出粪口: A密闭 B未密闭 通风管安装:A 合格 B不合格 (3)沼气池式 过粪管至发酵池连接: A合格(直接、密封) B 不合格 沼液抽取方式: A 合格 B 不合格 出渣方式:A 合格 B 不合格 3. 户厕地上建筑 厕屋门、窗、顶: A 有 B 无 便器:A 有 B 无 如果是水冲便器,是否节水型? A是 B否 4. 卫生厕所使用情况 (1)户厕的日常卫生管理 A 好 B一般 C差 (2)户厕附属设施(毛刷、纸篓等) A 齐全 B 不齐全 C无 (3) 臭味强度 A 明显臭味 C 少许臭味 C基本无味 (4)厕屋内蝇蛆密度 A 无 B 蝇≤2只、无蛆 C 蝇>2只以上、有蛆 (5)粪便暴露 A 有 B无 5. 知识和行为: (1)腹泻病减少与建卫生厕所有关系吗? A 有 B 没有 C 不知道 (2)您大便后通常洗手吗? A 每次都洗 B基本不洗 (3)清出的粪渣处理 A堆肥后施肥 B直接施肥 C 丢弃 D其他________ (4)清出的粪液 A施肥 B直接排入沟渠 C直接排入地下 D其他______ (5) 家庭的洗衣洗澡水 A排入便器内 B排入粪池内 C排水沟 D其他 考评组长: 签字 考评专家: 签字 2008年 月 日 蝇蛆密度测定表 ______省_______县_______乡______村 ┌──┬──┬────────┬─────┬─────┬────┬────┬─────┐│编号│日期│ 位置 │ 苍蝇 │ 蛹 │ 蛆 │ 天气 │ 备注 ││ │ │ │ (只/厕) │(个/平米) │ (个) │ │ (记录人)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 │厕所 厨房 │ │ │ │ │ ││ │ │卧室 庭院 │ │ │ │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与水质卫生检测培训 为规范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改水改厕项目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培训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如期实现项目目标,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培训 (一)培训对象及数量 各地市级、县级从事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的现场卫生学调查、水质分析等技术人员,每个地市级、县级2-3人。 (二)组织管理 各省爱卫办全面负责本省的培训工作,设立培训专家组,为培训工作提供师资和技术支持。各省应制定本省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培训工作结束后,各省应向全国爱卫办提交培训工作报告。 各级项目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立档案,包括与培训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三)培训内容 培训围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技术,采用讲授、实习操作和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包括现场卫生学调查、水质分析等内容。全国爱卫办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等技术部门对省级师资进行培训,并编制、提供省级培训教材。 (四)效果评价 培训完成后由省级组织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培训的覆盖情况、培训人数、培训学时数、培训人员考核成绩、考核合格率等。全国爱卫办将在项目中期督导中对培训质量进行抽查。 (五)时间安排 2008年2月底前,制定各省的培训计划并上报全国爱卫办;第二季度完成各省培训;6月底前,各省向全国爱卫办提交培训总结报告。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 (一)监测范围 覆盖全国3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00处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其中,优先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已建成的全部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监测,兼顾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2001-2004年农村氟砷改水项目已建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所开展监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以供水量达到20吨/日以上的工程为主。 请各省爱卫办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项目详细分配计划(具体到监测县和监测点,见附表1)于2008年2月底以前报全国爱卫办。 (二)监测内容 1.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建设和营运时间、投资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供水范围、覆盖人口等。 按调查表格中内容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报。 2.饮用水水质监测 (1)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要求:每个监测点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2006)进行。 (2)评价标准:饮用水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评价。 (3)监测指标: ①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②毒理学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③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 /100mL)。 ④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mg/L)、臭氧(mg/L)、二氧化氯(mg/L)等。 --高砷饮水:当监测发现高砷饮用水时,需要在15天之内重新抽样监测确认,经过观测后方能确认“高砷饮水”。 --高氟饮水:当监测发现高氟饮用水时,需要在15天之内重新抽样监测确认,经过观测后方能确认“高氟饮水”。 (三)工作程序 1.监测信息报告实行统计报表逐级汇总报告制。全国爱卫办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等技术部门制修订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监督评估工作,以及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编写国家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报告。 2.省级爱卫办组织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部门,按照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制定本省具体的技术方案,切实做好本省的监督检查、技术指导、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监测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编写本省总结报告。 3.地市、县级卫生部门(爱卫办)组织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部门开展本地区水质监测的采样、检测和现场调查等工作,并负责将监测结果按时上报省级爱卫办。 4.各省份工作报告由省级爱卫办组织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力量完成,于9月底以前上报全国爱卫办。全国爱卫办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等技术力量汇总分析各省份报告以及监测数据后形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报告,于10月底报卫生部。 5. 监测基础数据由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省级爱卫办审核后,将枯水和丰水期的监测基础数据分别于4月初和9月初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条件许可的地区可以用网络直报或通过网络邮寄,监测的原始资料保存在省级疾控中心备查。 6.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资料属于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的一部分,未取得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 (四)质量控制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参加监测的实验室应采取从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所用仪器、器械和标准进行定期校准;除定期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各监测实验室要进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检查制度。具体质量控制操作严格按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质量控制手册”要求执行。 (五)技术档案 各级项目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经费下拨与使用、培训、监测进度及监测结果、技术督导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六)督导评估 国家级组织项目督导组于项目中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项目完成后,国家级组织项目评估验收组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组织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中央资金分配及使用等进行终期评估,并完成评估报告。 (七)调查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和水质结果报告表(附表2)。 附表1 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 ┌──┬──────────┬─────┬────┬────┬───┬────┬─────┐│县名│ 工程名程 │ 所在乡镇 │工程覆盖│受益人数│建成时│ 总投资 │ 中央投资 ││ │ │ │ 村 │ │ 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单位(盖章): 负责人: 报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2 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和水质结果报告表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 县(市) 乡镇 村 户 工程名称: 1、水源类型: 地面水:江河□ 湖泊□ 水库□ 沟塘□ 溪水□ 其它□ 地下水:深井□ 泉水□ 浅井□ 2、水处理方式:完全处理□ 沉淀过滤□ 仅消毒□ 未处理□ 3、消毒方式: 不消毒□ 液氯□ 漂白粉□ 二氧化氯□ 臭氧□ 紫外线□ 其它□ 4、消毒设备使用情况: 无消毒设备□ 按要求使用□ 偶尔使用□ 不使用□ 5、 工程建成时间: 年 月 正式运营时间: 年 月 总投资(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万元): 供水覆盖人口(人): 供水能力(吨/日): 供水工程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多选): 高氟□ 高砷□ 苦咸水□ 缺水□ 污染水□(主要污染物 ) 6、水质检测结果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 监测指标 │ 结 果 ││ ├─────────┬─────────┤│ │ 出厂水 │ 末梢水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 │ │ │├─────────────────────┼─────────┼─────────┤│浑浊度(度) │ │ │├─────────────────────┼─────────┼─────────┤│臭和味 │ │ │├─────────────────────┼─────────┼─────────┤│肉眼可见物 │ │ │├─────────────────────┼─────────┼─────────┤│pH │ │ │├─────────────────────┼─────────┼─────────┤│铁(mg/L) │ │ │├─────────────────────┼─────────┼─────────┤│锰(mg/L) │ │ │├─────────────────────┼─────────┼─────────┤│氯化物(mg/L) │ │ │├─────────────────────┼─────────┼─────────┤│硫酸盐(mg/L) │ │ │├─────────────────────┼─────────┼─────────┤│溶解性总固体(mg/L) │ │ │├─────────────────────┼─────────┼─────────┤│总硬度(mg/L,以碳酸钙计) │ │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 │ │ │├─────────────────────┼─────────┼─────────┤│氨氮(mg/L) │ │ │├─────────────────────┴─────────┴─────────┤│2.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mg/L) │ │ │├─────────────────────┼─────────┼─────────┤│砷(mg/L) │ │ │├─────────────────────┼─────────┼─────────┤│硝酸盐(mg/L,以氮计) │ │ │├─────────────────────┴─────────┴─────────┤│3.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CFU/mL) │ │ │├─────────────────────┼─────────┼─────────┤│总大肠菌群(MPN/100mL) │ │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 │ │ │├─────────────────────┴─────────┴─────────┤│4.消毒剂常规指标(填写供水技术类型所采用的消毒方法) │├─────────────────────┬─────────┬─────────┤│氯消毒为游离余氯(mg/L) │ │ │├─────────────────────┼─────────┼─────────┤│二氧化氯 │ │ │├─────────────────────┼─────────┼─────────┤│臭氧 │ │ │├─────────────────────┼─────────┼─────────┤│ │ │ │└─────────────────────┴─────────┴─────────┘ 报告单位: 单位负责人: 单位盖章 报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