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7年冬季麦田管理意见 各县(市)农业局,区农经委: 当前我市小麦即将进入越冬期,也是冬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搞好全市小麦冬季田间管理,实现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确保明年夏粮丰收,特提出小麦冬季管理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我市小麦生产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播种基础较好,整体长势良好。据近期农业部门对全市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进行的调查,目前我市大部分麦田各项生长指标正常,平均叶龄为5—6片,分蘖3—4个,次生跟7—8条,基本达到了安全越冬的壮苗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受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冬前生长较慢,与去年相比,平均单株少1片叶、次生根少1-2条,分蘖少1个。据调查,全市261万亩小麦,一类苗占31.3%、二类苗占48.1%,分别较上年减少1.3%、2.3%;三类苗占20.6%,较上年增加3.6%。二是由于小麦播种至今两个多月没有明显降雨,土壤墒情较差。据12月19日调查,旱地小麦耕层平均含水量为8.3%,水浇地平均含水量12.4%。与麦田最适宜含水量16-18%相比明显不足,全市已有83.6万亩麦田出现旱象,其中33.5万亩严重受旱。三是部分麦田由于底肥不足,有脱肥现象。表现为麦苗发黄、分蘖少,长势弱。四是个别麦田因整地质量差、播种时墒情较差或播种较深,出苗不好,有缺苗断垄现象。有的地块播量偏大,基本苗较多,个体发育较差。五是部分麦田病虫草害严重。特别是小麦包囊线虫病、潜叶蝇以及麦田杂草在一些地方已发生危害。 搞好冬季麦田管理,夺取明年小麦丰收,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农业部门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搞好冬季麦田管理,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措施落实 1、适时浇水。浇好越冬水可以保证土壤有充足水分,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灌后土壤的“冻溶”作用可使表土疏松、细碎,土体紧密,减少根系架空现象;同时冬灌还可以起到“冬水春用”,防止春季干旱,消灭越冬害虫等作用。据试验,合理冬灌平均增产11%,最高可达25.8%,特别是干旱年份,冬灌更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冬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气温。要在日平均气温在3℃以上时进行。若气温过低,则易形成“前边浇,后边冻,小麦地里裂大缝,冷风一吹要了命”的局面。二是墒情。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6%时,冬灌有明显效果,高于16%时可推迟冬灌或不冬灌。三是苗情。壮苗麦田适于冬灌,单根独苗或弱苗因易受冻而不宜冬灌。对群体大、长势猛的旺苗,为了控制其长势,如墒情不是过缺,可推迟冬灌或不灌。四是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冲、压、淤、淹,损伤麦苗。五是灌后一定要适时中耕松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伤根死苗。 2、及时中耕镇压。中耕具有松土弥缝防冻害、除去杂草、防病虫、保墒保暖防干旱、促根壮蘖增产的作用。所以,小麦在冬春之间,一般要中耕l~2次。镇压可以压碎坷垃,弥补麦田裂缝,减少土块间的空隙,利于保墒和保证麦苗安全越冬。镇压对一般田块具有促根增蘖的作用;对旺长麦田,可以使主茎粗壮,抗寒能力增强,抗旱性提高,抑制大分蘖徒长,缩小大、小分蘖间的差距,促进麦苗健壮生长。但生产中要注意,对土壤过湿、砂土地、播种过深或麦苗过弱的田块,不宜采用镇压措施。 3、看苗追肥。目前,虽然小麦已进入越冬期,但是,根据郑州市的气候特点,小麦越冬期基本不停止生长,一般要长1片叶、1-2条根,对于群体不足的麦田,利用冬季回暖天气进行追肥,是促根增蘖的重要措施。旱地麦田冬季追肥,可以充分利用雨雪发挥肥效。因此,对于底肥不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追肥,促弱转壮。一般亩追尿素5—10公斤,采用隔行沟施、穴施,施后要覆土,以提高肥效。 4、控旺促弱防冻。受“温室效应”的持续影响,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全国冬季平均气温总体仍呈偏高趋势。但由于受到太平洋“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冬季部分地区可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强降温天气。因此,各地要认真抓好控旺促弱防冻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小麦安全生产。一要促弱苗早生快发,加快苗情升级转化,多培育壮苗,实现安全越冬。二要及早控制麦苗旺长。对播种早,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及时采取镇压或深中耕或化控等措施,抑制麦苗生长,控旺转壮。对播量大的假旺苗麦田控制肥水,剔除弱苗,疏密留壮。三要在强降温天气来临之前,对麦田适当灌水防冻。四要及早制定防止麦田冻害的预案,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应对,一旦冻害发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防治病虫害和防止啃青。小麦在越冬阶段,除了根据苗情作好栽培管理工作之外,还应注意作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压低越冬菌虫源基数,大力推广麦田化学除草技术,严格掌握化除的最佳时间,提高防效。要严禁牛羊啃青,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三、加强对麦田管理的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决克服思想上盲目乐观、工作上放松管理的倾向,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苗情、墒情、病虫“三情”调查,研究制定出本地具体的冬前麦田管理技术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麦田,提出应对技术措施。要利用主要新闻媒体、发放明白纸、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好麦田管理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切实提高麦田管理的科技含量和广大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及时下派专家督导组,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实行分类指导,面对面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把今年全市冬季麦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