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7-01-29
【实施日期】 2007-01-2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有关期刊出版单位:
  为及时报道发表于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学术期刊中原创性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国内科技期刊所发表研究成果在大众媒体中的传播,建设科学技术原创成果与传媒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对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科技期刊发展;引导新闻媒体对科技期刊学术成果的关注,为新闻媒体提供最新研究成果信息;努力服务于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开设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承办单位: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在倡导各期刊积极主动向新闻媒体推介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拟以项目委托的方式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承担。
  参加单位: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的A、B类期刊,以及《科技导报》等其他有一定学术水平、愿意报名参加的学术期刊。
  二、时间安排
  1.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每月1次,时间半天,一般逢当月下旬举行,每月见面会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定于2007年1月29日下午1:30在国宏宾馆B203会议室举行首期见面会。出席发布科技新闻论文的作者,刊登论文的期刊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的名单,待专家评审确定后另行通知。
  三、发布形式
  1.发布内容为发表于全国学会主办学术期刊中原创学术论文所代表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研究内容的科技新闻。
  2.所选学术论文应是刊载在当月或最新一期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其反映的研究及成果具有原创性、新闻性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3.请科技期刊在专家评议推荐的基础上,经论文作者及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刊载原文章全文或样刊,同时提供拟发布论文成果相应的通俗易懂的科技新闻文稿(包括图片)。新闻稿要以第三人称表述,内容主要包括:发表时间、期刊名称、论文题目、研究成果内容介绍、研究进展情况、实用价值等(详见附件二:新闻稿范文《美建立免费疾病相关性数据库—集成疾病数据发掘信息潜力》)。
  4.见面会以小型会议为主,由到会的科技期刊分别口头或书面重点介绍各自拟发布新闻的重要内容(必要时邀请论文作者到会交流或接受采访,也可邀请相关科学家到会作评述);同时,会议向媒体记者提供期刊样刊、新闻文稿和新闻稿电子版,提供给新闻媒体发表、报道。
  5.媒体在发布新闻时,须按国际主要新闻传媒的做法在文稿中明确标明新闻的刊载出处。
  四、邀请媒体
  拟邀请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新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新浪网“科技时代”栏目、搜狐网“科技”栏目、《科技导报》等。
  五、其它
  1.2007年1月见面会报道材料请于1月25日前报送。
  2.请参加见面会的期刊确定一名固定联系人,并将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络方式一并报送。
  3.请每月10日前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拟发布论文成果推荐表》、论文原文、期刊样刊、新闻文稿和新闻稿电子版寄至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503室,邮编:100081,联系人:张虹  联系电话:62103365,62184952传真, Email: kxjmh@cast.org.cn),并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推荐发布论文”字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7年01月19日
 
  附件一: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拟发布论文成果推荐表.
 

作者姓名

职  称

工作单位及职务

作者联系电话

Email

拟推荐发布论文成果题目

 




 






 

签章
年  月  日








 


签章
年  月 日

 

推荐单位意见
(杂志社或编辑部)

 

签章
年  月 日

主办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

出版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  附件二:
 
美建立免费疾病相关性数据库--集成疾病数据 发掘信息潜力


 本报讯 据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2006年1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并启动了一个可自由进入的"基因型和显型数据库"(dbGaP),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多年研究中采集到的海量受试者的基因、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疾病相关性数据库。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有关基因型、显型和生活方式信息。

迄今为止,dbGaP含有两项研究数据。这两项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遗传性因素、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物质特征与特定疾病的联系,其中一项是有600位受试者参与的与老化相关的眼部疾病研究,另一项是有2573位受试者参与的帕金森氏症研究。

 dbGaP发布之时,正值NIH思考如何更好地监控和传播目前研究所产生的空前大量的临床和生物学数据之时。而且,NIH正在努力实施的一项政策是统管自己所资助的所有基因大规模相关性研究。

 从2007年开始,dbGaP还将拥有来自美国弗莱明汉姆心脏研究所的特大型研究项目的数据。从1948年开始,该研究所跟踪了三代人,共计约14000位受试者。这些数据与NIH最近公布的"遗传相关性信息网络"相结合。美国和其他国际性数据库也将随之加盟。

 《自然》杂志的文章指出,这是首次将大型研究的数据免费提供给有兴趣的团体,研究人员得以同时挖掘丰富的基因、显型和研究方案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对NIH的基因大相关性研究的一大促进。弗莱明汉姆心脏研究所副所长Chris O\’Donnell说:"这个项目将真正改变数据库的规模和进入数据库的效率。"其他国家也在作类似的努力,比如,英国维康案例分析控制联盟从2005年已开始为这类研究收集基因型数据库。

 与过去只针对少数几个有关的基因或基因标志的研究不同,目前的这些研究试图将某种疾病患者的特征与大范围遗传标记中的变异联系起来,希望能鉴别出新的关联性,而NIH数据库中巨大的样品量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这些研究提供帮助。

 《自然》杂志提出,这其中也有技术上的警告。如果针对某种特殊疾病的基因变异极为罕见,或者某种疾病的风险源于几百种不同的基因,那么这种疾病与遗传的关联性就很难确定。而且,不同研究小组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可能不同,因此不太可能进行严格对比。西北大学遗传性精神病学中心主任Pablo Gejman说:"对精神分裂症的控制不一定适合于对糖尿病的控制。"然而,研究人员有望通过对遗传变异与其他症状,如血压的联系而获得对疾病更为深刻的了解。

 在这类研究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人们担心保险公司等会得到这些数据。dbGaP对进入数据库的规定采纳了NIH的通用规则:尽管研究文件、方案和摘要数据可以在线免费获取,但研究人员必须通过申请才能进入个人的基因型和显型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必须隐去任何可能识别受试者的信息。

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研究人员用自己职业生涯中也许是最好的时光来收集患者的数据,那么当这些数据发表后他们应该获得怎样的报偿呢?NIH正在起草的一个政策提出了一个9个月的窗口期限,即在这9个月内,尽管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可能自由地对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但只有参加原始研究的研究人员可以递交一篇基于这些数据的论文。根据具体研究项目的不同,这个期限也许会有所不同,比如,弗莱明汉姆心脏研究所规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数据可以有12个月的窗口期。

《科学时报》2007-01-02 A2版  王丹红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