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绍政办发〔2006〕20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目 录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三)务实推进电子政务 (四)统筹发展城乡信息化 (五)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四、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构建更加务实高效的推进体制 (二)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 (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全面实施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是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促进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是规范和指导今后五年绍兴市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浙江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及《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绍兴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以“数字绍兴”建设为载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提前完成信息化“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我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多、发展较快。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宽带信息网建设稳步推进,已经形成了技术较为先进、数字化程度较高、业务种类较为齐全的信息网络,20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221.39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51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43.9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含手机上网用户)达74.66万户。实现“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宽带”。 全市已建成连接各县(市、区)的地区性有线电视骨干光缆环网。骨干网以SDH(2.5G)连接全省二级光缆网,直至上连全国一级光缆网。市本级网络采用先进的IP+ATM技术,具有开展多种业务的技术优势和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已经建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稳步推进,2005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111.55万户,已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45万户。全市90%以上农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在市区及部分县(市)对信息管网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集约化建设。通过集约化建设,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建设资源,信息化建设更加务实有序。 2.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强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通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在轻纺、机械、化工、建筑、服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重点城市称号,涌现了一批CAD应用工程示范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示范企业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企业,建立了依托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的信息服务平台和ASP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了电子商务融入和应用。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面实施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农村信息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建成以市级农业信息平台为核心,包括县级信息中心、乡镇街道信息工作站和村级信息工作点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实现了“农业信息镇镇通”,全市配有农村信息员2500名,其中有850名农村信息员通过农业部认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村经营管理系统”、“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得到有效应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3.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至2005年末,我市实施建设“数字绍兴”重点工程39项,其中五项被列为省“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涵盖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社区信息化、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领域,促进了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一大批便民系统的建成和使用,如政府门户网站、公安网上户口迁移系统、银行卡联网通用系统、市直医保互联系统、农产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二是政府部门以信息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