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字体:
【发布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字号】 发改办环资[2006]2511号
【发布日期】 2006-11-08
【实施日期】 2006-11-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改办环资[2006]25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科技部、铁道部、农业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国管局办公厅,中国煤炭协会、中国钢铁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中国建材协会、中国机械联合会、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纺织协会、中国电力联合会: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促进节约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市场经济特点,从全社会角度考虑节能技术政策的原则,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1996年版)进行了修订。2005年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曾发布公告,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我们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研究提出意见,并于11月2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各地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可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或环资司网站(http://hzs.ndrc.gov.cn)下载《大纲》文本。
  联系人:杨铁生、唐春潮
  电 话:68535651、68596009
  传 真:6853570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  附: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征求意见稿)


目  录

1.总论 1
2.工业节能 2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 2
2.2重点生产工艺节能技术 4
2.3生产过程余热余能利用技术 8
2.4高效节能设备 9
2.5节能新技术 10
2.6节能新材料 11
3.建筑节能 12
3.1建筑节能设计技术 12
3.2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 12
3.3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 13
3.4采光和通风节能技术 13
3.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13
4.交通节能 13
4.1铁路运输 14
4.2 公路运输 14
4.3 水路运输 15
4.4 航空运输 16
4.5港口、航站节能技术 16
5.城市与民用节能 17
5.1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 17
5.2 民用能源优质化技术 17
5.3绿色照明技术 18
5.4办公及家用节能电器 18
6.农业及农村节能 18
6.1农业耕作节能技术 18
6.2农副产品加工节能技术 19
6.3渔业生产节能技术 19
6.4畜牧业节能技术 19
6.5农村生活节能技术 20
7.可再生能源利用 20
7.1水电技术 20
7.2生物质能技术 20
7.3风电技术 21
7.4太阳能技术 21
7.5地热能技术 21
7.6 海洋能技术 21
8.保障措施 21
8.1 加强节能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 22
8.2 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制订与实施 22
8.3 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22
8.4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 23
8.5 培育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23
8.6 发挥政府机构节能表率作用 23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以下简称《大纲》)。
  1.总论
  1. 1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
  节能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  1.2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
  《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可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  《大纲》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的研发。
  《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发展和节能项目重点投资的技术方向,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  2.工业节能
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技术与装备良莠不齐,部分装备技术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能耗指标较高、总体用能效率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
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
  2.1.1 发展能源资源优化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
  制定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矿瓦斯)、水电和海上油气田等大型能源资源总体开发方案并滚动修订;优化煤、油、气和水电资源的配置;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储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达到能源开发利用最佳整体效益。
优化和调整用能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高耗能产业因地制宜地靠近能源产地布局。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炭建材、天然气化工等综合利用产业。
  扩大煤炭洗选加工比例。供应炼焦用煤和出口商品煤的煤矿,原煤必须全部洗选加工。重点发展化肥和高炉喷吹用煤及高硫、高灰份煤的洗选。扩大电煤入洗能力。
  2.1.2发展多种能源发电与合理配置技术
  依据我国一次能源资源和大用电负荷中心分布特征,发展煤炭坑口大容量群发电技术与大水电基地发电技术;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气轮机调峰发
电技术、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型发电技术;在缺乏能源资源地区,积极发展安全堆型核电技术;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 
在热负荷集中地区,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发电技术;北方采暖地区大中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优先建设20万kW以上的抽汽供热机组和备压供热机组。
  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发电技术。大型电力系统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等级发电技术;推广建设60万kW及以上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限制新建常规30万k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机组。重点开发并推广30万kW及以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机组。优化供电方案,淘汰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常规燃煤纯凝汽式小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0MW及以下柴油机组。
  发电调度采用节能排序,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  发展大容量、远距离、安全经济输电技术。
  禁止电力系统新建燃油发电厂。
  2.1.3发展水电资源综合优化开发、利用技术
  大力发展流域梯级水电优化开发技术。
  大电网重点发展50万kW以上大型混流或水轮机发电技术。
  靠近负荷中心的地区重点发展30万kW以上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
  2.1.4发展、推广煤炭资源高效开采利用技术
  发展煤炭大规模、集约化开采技术。发展采掘机械化,推广综采、综掘技术装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和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按品位开采利用,提高回采率。
  研发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促进报废矿井残留煤的回收利用。
  鼓励、支持矿井煤与煤层气(煤矿瓦斯)共采,坚持“先采后抽”,研究、推广新型高效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速引进、开发煤矿煤层气(煤矿瓦斯)等可燃气体回收利用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