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药创制工程”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升我国农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部已将“农药创制工程”项目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委托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发布课题申请指南并受理课题申报。 现将“农药创制工程”课题申请指南予以公开发布,请按照指南要求抓紧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二OO六年十月十二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药创制工程"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开展农药创制关键技术开发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领域中"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优先主题的重要内容。本项目以全面提高我国农药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开展新农药创制及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提高创制能力和水平,引领农药行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长远发展;通过农药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GLP)体系的建立和农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满足农药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培育农药技术创新主体,实现我国农药技术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总体目标为:在新农药创制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完成10个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其中3个成为国内主导农药品种,发现一批处于不同阶段的高活性化合物,其中有5个以上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获得登记,显著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突破行业共性瓶颈制约方面,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卫生、环境、残留、产品化学等标准试验方法和规范,使农药安全性评价全面符合GLP实验室规范,达到国际认证要求,开辟我国农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方面,以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和原料路线便捷化为主导方向,支持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主导农药品种及其中间体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把农药骨干品种做大做强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化示范装置和骨干示范企业。 本项目拟安排8个课题: 课题一、农药先导结构的创新与优化研究 课题二、高活性化合物的深入筛选 课题三、候选创制品种的研究开发 课题四、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课题五、创新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构效关系研究 课题六、农药安全性评价GLP体系建设 课题七、农药专用助剂的开发及应用 课题八、农药工程化关键技术的开发 此次发布的是全部课题的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 课题一、农药先导结构的创新与优化研究(第一阶段) 1.课题目标 通过对农药先导化合物结构的创新和优化研究,提高农药的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药创制水平。 2.研究内容 (1) 农药先导结构的创新研究 主要包括化合物的合理设计,合成、分离、提取,结构表征,室内药效筛选,以发现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原创性结构的先导化合物。 (2) 农药先导结构优化研究 主要包括化合物的合成、室内药效筛选、田间小区药效验证试验,以筛选出高效、广谱或特效、结构新颖的高活性化合物。 3.考核指标 发现5个以上具有原创性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和60个以上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13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二、高活性化合物的深入筛选(第二阶段) 1.课题目标 通过对已完成第一阶段试验、并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高活性化合物的工艺、生物活性以及毒理学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小试合成工艺研究、深入的室内药效试验和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急性经口、经皮试验、眼刺激、皮肤刺激、Ames、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等毒理学试验,以确定其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3.考核指标 获得30个高效、安全的新结构高活性化合物。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11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三、候选创制品种的研究开发(第三阶段) 1.课题目标 对在高活性化合物深入筛选阶段有理想生物活性和安全性的化合物,开展进一步研究开发和综合技术经济评价,为工业化和商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中试合成工艺开发、分析方法研究、产品标准制订、产品全分析、制剂开发、大田药效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残留和环境毒理试验,以达到新农药临时登记的要求。 3.考核指标 5个候选创制品种取得临时登记或满足临时登记要求。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75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四、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第四阶段) 1.课题目标 对已取得农药临时登记的创制农药品种的工程化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加速创制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和推广应用,提高创制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2.研究内容 (1) 取得临时登记的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主要包括创制品种的慢性毒性试验,环境生态和环境行为研究,产业化工艺研究,大面积多点示范推广试验,扩大防治谱等应用技术研究,并开发3个以上的制剂产品。 (2) 重点品种的市场开发 主要包括创制品种的生产工艺优化和关键工程化技术开发,扩大应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研究,扩大登记试验,应用技术研究与市场开拓研究,登记3个以上的新制剂产品。 3.考核指标 完成10个以上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其中有3个以上的创制品种的单个品种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18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五、创新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构效关系研究 1.课题目标 通过创新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开展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实现新化合物和技术创新信息的共享,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2.研究内容 创新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构效关系研究、专利跟踪研究。 3.考核指标 建立10000个以上的新化合物数据库,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构效关系研究,为先导化合物合成提供导向。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35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六、农药安全性评价GLP体系建设 1.课题目标 建设和完善农药安全性评价GLP体系,提高我国农药安全性评价技术水平,突破我国农药产品出口的瓶颈。 2.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制定和完善卫生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残留和产品化学的GLP以及检查体系,研究和建立符合GLP要求的试验方法和SOP(标准操作程序),并开展卫生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残留和产品化学GLP实验室的国际认可工作。 3.考核指标 农药卫生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残留和产品化学等评价实验机构符合GLP要求,实验机构的评价报告达到国际认可的条件。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6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七、农药专用助剂的开发及应用 1.课题目标 通过对可提高农药生物有效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型的农药专用助剂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提高我国农药应用技术水平,推进农药产品结构调整。 2.研究内容 聚合羧酸盐类、有机硅类、磺酸盐类、磷酸酯类、EO/PO嵌段共聚物等新型农药环保剂型专用助剂的开发,替代苯类有机溶剂的绿色溶剂的开发,并开展其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 3.考核指标 完成新型农药环保剂型专用助剂和替代苯类有机溶剂的绿色溶剂的产业化开发,并完成这些助剂和溶剂在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等农药新剂型中的应用研究和推广,使新制剂的农药生物有效利用率平均提高10%以上,减少50%以上有机溶剂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15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课题八、农药工程化关键技术的开发 1.课题目标 对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主导农药品种和制约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主要中间体的工艺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实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便捷化,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工艺技术。 2.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无知识产权纠纷的骨干农药品种和关键农药中间体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 3.考核指标 平均降低生产成本10%,减少排放3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示范意义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 4.课题经费 国家拨款1600万元。 5.课题实施年限 3年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的条件及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申请。 (2)申请单位若需要与其他单位协作完成研究任务时,应先与协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申请的项目。 (3)凡涉及到农药原药和制剂中试及产业化开发的研究内容,必须由国家核准的农药企业作为第一申请单位。 (4)各申报单位的配套经费额不得少于所申请的国家拨款额。 2.课题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60岁以下(按签订课题任务书时计算),具有高级职称; (2)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 (3)同期只能主持一项支撑计划课题,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 (4)过去三年内没有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3.申请资料要求 (1)要求明确化合物结构的,至少提供核磁、红外谱图、元素分析和查新报告或授权的发明专利,并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2)查新报告必须由国家授权的省级以上的查新单位出具。 (3)课题验收时的生物活性测定验证报告由国家级的创制单位出具,国家级创制单位也必须由另一家国家级创制单位出具生物活性测定验证报告。 (4)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