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2006]99号 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加强对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科学技术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该项目已通过了专家可行性论证。 受科学技术部委托,国土资源部作为该项目组织单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管理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由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组织实施。项目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监督委员会和项目联合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2.课题的实施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重大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3.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由项目组织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择优委托课题承担单位; 二、申报条件 1.课题申报单位要紧密围绕申报指南编制课题申报书,超出指南范围的课题申报书不予受理。申报书表达的课题研究思路要清楚、技术路线先进、考核目标明确。 2.课题原则上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大型地勘单位或矿业企业牵头申报;鼓励地方科技厅组织申报,并明确匹配研究经费。联合申报单位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3.课题承担单位应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4.课题负责人应是一线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申报时年龄不超过55周岁。 5.课题负责人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若再申报本项目其他课题,只能以参加者身份。 三、申报材料 1.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要求,按照课题指南内容填写申报材料。 2.申报材料一律采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一式15份并盖章(应有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可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下载:进入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 www. mlr. gov.cn)点击“重要通知”查看或下载。 四、申报时间和报送地点 课题申报自指南公布之日起截止到2006年10月15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材料请寄(送)到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阜内大街64号 邮政编码:100812 联 系 人:马岩 高平 电 话:(010)66558411 66558409 2006年9月25日 附件: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 重大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将重点开展我国中西部重点成矿带(包括主要跨境成矿带)、重点矿种的构造背景、成矿类型、控矿要素及分布规律和特殊景观条件下的高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有效指导和支撑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矿产勘查,发现一批资源基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项目分解为十三个课题,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西部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及集成示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扩充与完善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数据库,研究西部地区总体成矿规律,建立重点矿床类型的区域成矿模型,研究西部地区优势矿产(Fe、Cu、PbZn、Au、Ag、Ni)的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研究。开发与完善新一代综合信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及评价系统。进行优势矿产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靶区筛选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 西部优势矿产资源1:20万尺度矿产资源综合信息库、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库(10G);示范区(以三江和西藏冈底斯为重点,深化东天山)资源潜力分布预测;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成矿信息评价预测软件系统及成矿信息提取和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700-9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长期从事区域成矿规律和评价技术的开发工作。 课题二.典型覆盖区金属矿综合地球物理定位预测技术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 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GIS技术为手段,研究典型覆盖区(沙漠戈壁、森林草原,火山岩覆盖等)的区域和矿集区尺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成矿作用的关系;典型覆盖层主要勘探技术的应用条件和提高探测精度和深度的具体技术措施;以内蒙中部为示范区,利用多种信息提取新技术,处理解释地、物、化、遥数据,建立典型覆盖层下的找矿模型,提出战略性找矿靶区,并进行综合评价和验证。 主要考核指标: 提交典型覆盖区隐伏矿定位预测方法技术组合;提出2-3个经部分工程验证的大型找矿靶区,提交资源量铜镍50万吨、铅锌20万吨。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800-10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拥有多种现代地球物理探测及数据处理设备和技术。 课题三.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跨越我国北方、西部和西南国境的中南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和三江-湄公河成矿带等,以我国紧缺的铜、铅锌、优质锰、富铁、铝土矿、钾盐等战略性固体矿产为主攻矿种,开展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靶区圈定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 提交跨境成矿带地质图和矿产地空间数据库;提交主要矿种(Cu、PbZn、Fe、Au、钾盐等)的区域找矿模型,提出找矿方向;在跨境成矿带的境外部分圈定可供进一步风险勘查的靶区15处,并提出中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700-9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并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有经费匹配者优先。 课题四、西藏冈底斯铜、金多金属资源评价与新技术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以冈底斯中西段为研究对象,兼顾东段的对比,开展成矿环境、主要矿床类型与成矿系统研究,建立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查明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研究遥感识别和提取区域控矿要素、示矿信息及矿致异常的新技术方法,结合地面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及矿体定位。 主要考核指标: 提交区域成矿规律、成矿远景预测图;基于遥感技术适合高寒山区的靶区优选和矿体定位预测技术方法;主要矿床类型的综合成矿/找矿模型和有效找矿技术方法组合;提供针对斑岩夕卡岩型铜铁、造山带型金矿和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的有效找矿技术方法,提交1-2处具有大型规模的找矿靶区和普查基地。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800-10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在相关区带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拥有遥感地面波谱测量设备,掌握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等新技术。 课题五、西藏班公湖岛弧带铜、金、富铁矿评价与综合找矿技术方法示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在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时空框架下,查明碰撞造山不同阶段形成的矿床类型、矿化(元素)组合、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形成条件。开展多不杂、尕尔穷等斑岩铜矿矿床的立典解剖,建立重点矿床成因模型和空间描述模型;研究利用遥感蚀变信息区别含矿斑岩和非含矿斑岩的处理技术,开展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重点区片资源潜力评价。 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含矿与非含矿斑岩的区分标志,提交区域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建立一套基于遥感蚀变信息寻找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技术方法,提交1-2处具有大型矿床远景的矿产地。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900-11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在相关区带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鼓励与地勘单位联合申报。 课题六、柴达木南北缘铜铅锌矿成矿规律及大型资源基地评价技术示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查明柴达木南北缘与晚奥陶世、晚二叠世喷流沉积作用和与后期叠加改造作用有关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建立典型矿床的成矿与找矿模式。高原荒漠区以遥感多光谱蚀变信息提取为重点的多元致矿信息提取、集成、关联技术研究。开展大中比例尺(1/10万-1/5万)的多元信息快速综合评价技术示范研究,圈定成矿有利靶区; 主要考核指标: 提交不同构造背景下典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大比例尺高原荒漠区综合示矿信息的识别、提取技术及软件系统,大型铜金多金属矿产地2处,资源量:铜30万吨,铅锌80万吨,银500吨。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800-1000万元,课题研究年限为5年。 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有地方或矿山勘查项目者优先。 课题七、"三江"中南段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综合勘查评价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以兰坪矿集区、中甸矿集区和德钦-羊拉矿集区为重点解剖对象,开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环境、重要矿床类型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和控矿要素研究。研发一套适合于深切割地区和植被大面积覆盖区,融电法和遥感技术于一体的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 主要考核指标: 提交重要矿床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图和区域成矿预测图,典型矿床的成矿/找矿模式。适合于深切割地区和植被大量覆盖区典型矿床类型的综合勘查评价方法技术组合,勘查靶区2-3处,新增一批铜、铅锌、银资源量。 经费预算: 本课题的经费预算控制数为800-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