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关于印发《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现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并报部备案。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 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 未来五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实现好中求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共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公路养护管理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1.“十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过去的5年,各级交通部门认真贯彻“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着眼服务为民,立足全面发展,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公路养护投入大幅增加,路网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养护质量稳步提升,服务内涵得到拓展。公路管理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一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逐步消除。公路的出行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十五”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发展中凸显的重大问题。与快速增长的公路交通出行需求相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两个“仍显不足”和两个“依然突出”。 ——公路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路网结构仍需优化,整体技术状况有待提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通行能力、耐久性、抗灾能力较弱,桥梁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公路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服务和应急机制仍不完善。 ——科技的主导作用仍显不足。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公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较为薄弱。养护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还相当普遍。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路网分割管理与公路的基础性、网络性、功能层次性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不完善,收费公路养护监管不到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收费公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尚未形成。 ——约束性因素依然突出。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公路管理法规体系仍不完善,滞后于实际工作需求。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约束与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3.养护管理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然带来旺盛的客货运需求,“十一五”期间公路客货运量和交通量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需求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进程加速。汽车消费大众化时代来临,个性化、多样化出行成为新趋势。城镇化进程提速,对城际间公路网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公路进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任重道远。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内涵。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将迈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 4.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新任务。“十一五”养护管理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政府重视,群众支持,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连续多年的快速建设,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快,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以及逐步深化的投资体制改革,为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但是,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硬约束、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软约束、公共需求和评价体系的新变化使行业的发展面临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我们要努力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树立全寿命周期和质量就是节约的理念,必须保证对现有路网的正常养护,必须努力提高路网的管理效率,以更低的社会经济成本,管理和维护一个更安全、更畅通、更和谐、更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准确把握“十一五”养护管理事业发展方向 5.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增量与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突出用户优先,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突出服务优先,在发展的模式上突出效率优先,在发展的手段上突出科技优先。实现速度向效益、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走出一条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既快又好的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道路。 6.建立适应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需求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更安全。普遍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更畅通。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干线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可靠的路况信息,保证出行时间。养护施工管理科学规范,作业快速,因养护作业造成的交通中断大为减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中断交通时间大幅下降。收费站设置合理,通过能力明显增强。 ——更和谐。普遍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执法规范、文明,服务更具人性化。具有时代特征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基本建立。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公路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更为融洽。 ——更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