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文字号】 保监发〔2006〕52号
【发布日期】 2006-05-16
【实施日期】 2006-06-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的通知
保监发〔2006〕52号

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各保监局:
  为贯彻落实全保会精神,规范大型商业风险的承保行为,维护国内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会对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证。现将《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1号: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2号:水力发电企业》、《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3号:火力发电企业》、《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4号:航天风险》、《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5号:公路及桥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通知所发布的指引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

  第1号: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危险单位的定义
  “危险单位”是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见《保险法》第一百条)。保险事故概率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概率情景之下的最大可能损失有着很大的差别。保险公司一般将概率情景分为两类:普通保险事故和极端概率事故。普通保险事故与极端概率事故的区别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发生概率,极端概率事故的发生概率要大大低于普通保险事故;二是损失范围,普通保险事故的损失范围通常限定在单一地点,极端概率事故(如高烈度地震、飓风、海啸等)则往往波及广大地域。我们通常所言的危险单位划分主要指普通保险事故情景下的最大损失范围划分,极端概率事故则主要通过累积风险控制进行管理。
  二、划分危险单位的目的
  危险单位划分是评估可能最大损失(Possible Maximum Loss)的基础。通过危险单位划分确定最大损失范围后,保险公司对该范围内保险财产遭遇保险事故可能损失的程度进行进一步的估测,便可得出可能最大损失的金额。以此为据,保险公司可以确定自身在特定项目上的自留风险比例,并安排所需的各项再保险保障。
  三、危险单位划分的基本原则
  危险单位的划分应该本着科学、谨慎和合理的原则进行。
  “存疑不分”是危险单位划分的重要原则,即在存有疑惑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不做一个危险单位以上的进一步划分。
  危险单位划分的标准是坐落于同一地点的两(多)项保险财产彼此安全区隔,发生于其中一项财产的保险事故不会同时影响另一项保险财产。
  同一保单下的保险财产如果符合上述危险单位划分的标准,该保单可以进行危险单位划分。同一地点不同保单下的保险财产如果可能受到同一保险事故的影响,上述保单下保险财产应合并视为一个危险单位。
  最大损失范围应以最大可能损失(Maximum Possible Loss)为判断基础。最大可能损失是指在所有保护系统失灵,相关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公共救灾机构无法提供任何有效救助的情况下,单一设施可能遭受的财产损失以及营业中断损失的合计最大金额。对于火灾风险而言,这意味着“完全焚毁”的状态。在这一情景下,只有充分的区隔距离以及完整无隙的防火墙(即防火墙上不能开有通口,即使这些通口有防火门一类设施遮蔽)才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简单说,最大可能损失是主动保护系统无效情景下的可能最大损失。
  四、危险单位划分的基本方法
  对于财产险来说,一座建筑物,不管有多少个被保险人或有多少张保单与建筑物有关,其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内所有物品,包括相关的利润损失险、营业中断险和后果损失险都应被看作是一个危险单位。即一座建筑物及其内含物品将作为一个危险单位,不应进一步进行危险单位划分。
  对于建安工险来说,同一地点一个工程不管涉及多少个被保险人或保单都应视为一个危险单位,其中除建安工险以外,也包括预期利润损失、延误开工和后果损失。同时应明确记录在案工程项目属于新建、扩建还是内部改造。
  如果保险公司承保的附加风险受位于不同地点的风险影响时,包括但不限于由于物质损失引起的供应商、客户以及相互关联的风险,无论它是在标的物所在地或其它地点,每个地点可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危险单位,但利润损失风险不能划分。
  当标的包含已知和列明的位于其他地点的相关延伸风险,包括由于物质损失引起的但不限于供应商、客户以及相互关联的风险,而且保险公司在承保时记录在案时,每个地点可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危险单位,但利润损失风险不能划分。
  未知、未列明或不能被确认的附加风险将按地点被看作是不同的危险单位。
  五、危险单位划分的时机
  保险公司应当在承保风险时就确认危险单位划分并记录在案。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危险单位存在同一地址,保险人应在其承保时就要在记录中明确标明这些建筑物、建筑物内物品以及利润损失或营业中断险、后果损失如何构成一个或多个危险单位。如果没有做这些确认,在该同一地址上的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物品及其相关利润损失等将被认为是构成一个危险单位。
  六、相关的定义
  “建筑物”是指包括外墙的建筑物,外墙是指建在地址周边的墙,与地基上面额外的墙和房顶数无关。
  “地点”是指相连的、没有间断的开阔地,由公路、铁路、河流或其他自然物隔开。
  “工程”是指一个全面规划好的工程,具有完整的工程进度表,包括起期日、工程进度及完工日期。
  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
  第2号:水力发电企业
  目次
  1.范围
  2.总则
  3.术语和定义
  4.识别关键风险的方法和标准
  5.水电站的组成和分类
  6.人为因素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7.结论
  1.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水电站危险单位划分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本指引适用于水电站危险单位划分的评定。
  2.总则
  鉴于财产保险业务实践的多样性,本指引旨在系统地归纳总结危险单位划分操作中必须考虑的要点和可使用的基本方法。对于具体业务的危险单位划分操作,保险公司应以本指引为基础,做出符合业务实际情况的判断,或采取更为谨慎的原则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单位
  危险单位:一次保险事故对一个保险标的造成的损失的最大范围。
  3.2 其他重要术语和定义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挡水、引水、发电等建筑物及安装的各种金属、发电设备。水电站除发电所需的建筑物外,如设有防洪、灌溉、航运、过木、过鱼等其他建筑物,则称为水利水电枢纽。
  4.识别关键风险的方法和标准
  在本指引中关键风险是指可能给标的造成最严重损失后果的风险因素,此类风险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仍应被认定为划分危险单位的主导因素。识别和评估水电站关键风险首先必须了解水电站的相关特性。
  4.1 水电站的组成和分类
  水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挡水建筑物(坝)、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或闸)、引水建筑物(引水渠或隧洞,包括调压井)及电站厂房(包括尾水渠、升压站)四大部分组成。
  水电站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装机容量,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装机容量小于50MW的为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0~300MW的为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大于300MW为大型水电站;按水力资源的开发方式进行分类,即厂房位置与拦河坝之间的关系上,可分为坝后式、河床式、引水式和混合式。
  4.2 水电站建筑物等级及设防标准
  水电站建筑物等级及灾害设防标准是严格按照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执行。目前,最新执行标准为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建筑物等级及设防标准按工程规模(水库总容积、电站装机容量)大小来划分。
  4.3 水电站关键风险的识别和标准
  水电站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场所,与其他建筑物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受自然条件(地形、水文、地质)约束强烈;2、受水影响大;3、施工复杂;4、失事后果严重。水电站的这四个特点决定了衡量工程的五个重要指标中,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和社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居于最为关键的考量要素,也决定了水电站的唯一性,即没有两个水电站是完全一致的。
  根据水电站特点和价值分布,溃坝和厂房损毁是水电站可能的最严重的损失后果,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关键风险的标准在于风险因素一次事故是否可能导致水电站的溃坝或发电厂房的损毁。
  识别水电站的关键风险,需要充分了解水电站特点,结合水电站分类和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利用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手段(如列举法、流程法、频度烈度标定法等)进行识别和判断。巨灾风险如洪水、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由于特点不同,一般不应被认定为关键风险,但考虑到水电站的特点,无论在建设期还是运营期,洪水均有可能对其造成最严重的损失后果,因此,水电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