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农业部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农业部  
【发文字号】 农农发〔2006〕5号
【发布日期】 2006-05-15
【实施日期】 2006-05-15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法规类别】
农业部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的通知
农农发〔200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确保今年测土配方施肥顺利实施,进一步规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满足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调查工作需要,经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讨论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种植业管理司。
  传真:010—64193347
  电子邮件:nyszgp@agri.gov.cn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  附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等内容、方法与操作规程和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 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497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3.2 肥料 fertilizer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GB/T 6274-1997中2.1.2)。
  3.3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GB/T 6274-1997中2.1.4)。
  3.4 无机[矿质]肥料 inorganic[mineral] fertilizer
  标明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由提取、物理和(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GB/T 6274-1997中2.1.3)。
  注:硫磺、氰氨化钙、尿素及其缩缔合产品,骨粉过磷酸钙,习惯上归作无机肥料。
  3.5 单一肥料 straight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具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通称(GB/T 6274-1997中2.1.16)。
  3.6主要养分 macro-nutrient; primary nutrient
  在某些国家对元素氮、磷、钾的通称(GB/T 6274-1997中2.1.25.1)。
  3.7次要养分 secondary nutrient [element]
  在某些国家对元素钙、镁、硫的通称(GB/T 6274-1997中2.1.25.2)。
  3.8微量养分,微量元素 micro-nutriment;trace element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例如硼、锰、铁、锌、铜、钼或钴等(GB/T 6274-1997中2.1.25.3)。
  3.9 氮肥 nitrogenous fertilizer/ nitrogen fertilizer
  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NY/T496-2002中3.7)。
  3.10 磷肥 phosphate fertilizer/ phosphatic fertilizer
  具有磷(P2O5)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NY/T496-2002中3.8)。
  3.11 钾肥 potash fertilizer
  具有钾(K2O)标明量,以提供植物钾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NY/T496-2002中3.9)。
  3.12 复混肥料 compound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GB/T 6274-1997中2.1.17)。
  3.13 复合肥料 complex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GB/T 6274-1997中2.1.18)。
  3.14 掺合肥料 blended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GB/T 6274-1997中2.1.19)。
  3.15 植物养分 plant nutrient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化学元素(GB/T 6274-1997中2.1.24)。
  3.16 肥料养分 fertilizer nutrient
  施肥中提供的植物养分(GB/T 6274-1997中2.1.25)。
  3.17 肥料效应 fertilizer response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NY/T 496-2002中3.23)。
  3.18 施肥量 dose rate; dos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或养分的质量或体积(GB/T 6274-1997中2.1.23)。
  3.19 常规施肥 regular fertilizing
  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前三年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和施肥方法(NY/T 497-2002中3.5)。
  3.20 空白对照 control
  无肥处理,用于确定肥料效应的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 (NY/T 497-2002中3.6) 。
  3.21 配方肥料 formula fertilizer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
  3.22 地力soil fertility
  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23 耕地地力评价 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耕地地力评价是指根据耕地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评价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的过程。
  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4.1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4.2 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本规范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4.2.1 "3414"完全实施方案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
  表4-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
  试验编号 处理 N P K
  1 N0P0K0 0 0 0
  2 N0P2K2 0 2 2
  3 N1P2K2 1 2 2
  4 N2P0K2 2 0 2
  5 N2P1K2 2 1 2
  6 N2P2K2 2 2 2
  7 N2P3K2 2 3 2
  8 N2P2K0 2 2 0
  9 N2P2K1 2 2 1
  10 N2P2K3 2 2 3
  11 N3P2K2 3 2 2
  12 N1P1K2 1 1 2
  13 N1P2K1 1 2 1
  14 N2P1K1 2 1 1
  该方案除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资料。
  4.2.2 "3414"部分实施方案
  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总体设计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点和不同试验目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如有些区域重点要试验氮、磷效果,可在K2做肥底的基础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但应设置3次重复。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列于下表。
  表4-2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 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处理编号 "3414"方案处理编号 处理 N P K
  1 1 N0P0K0 0 0 0
  2 2 N0P2K2 0 2 2
  3 3 N1P2K2 1 2 2
  4 4 N2P0K2 2 0 2
  5 5 N2P1K2 2 1 2
  6 6 N2P2K2 2 2 2
  7 7 N2P3K2 2 3 2
  8 11 N3P2K2 3 2 2
  9 12 N1P1K2 1 1 2
  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
  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5个处理:空白对照(C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和氮、磷、钾区(NPK)。这5个处理分别是"341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米);试验某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NPK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试验要求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试验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等用量应接近效应肥料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他方法推荐的合理用量。
  表4-3 常规5处理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3414"方案处理编号 处理 N P K
  空白对照 1 N0P0K0 0 0 0
  无氮区 2 N0P2K2 0 2 2
  无磷区 4 N2P0K2 2 0 2
  无钾区 8 N2P2K0 2 2 0
  氮磷钾区 6 N2P2K2 2 2 2
  4.3 试验实施
  4.3.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靠近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4.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4.3.3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混合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
  4.3.4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3~4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10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
  小区面积: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20~50米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设施蔬菜作物一般为20~30米2,至少5行以上。小区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3米,中耕作物不小于4米。多年生果树类选择土壤肥力差异小的地块和树龄相同、株形和产量相对一致的成年果树进行试验,每个处理不少于4株。
  4.3.5试验记载与测试
  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执行,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经济产量测试。必要时进行植株分析。每个县每种作物应按高、中、低肥力分别各取不少于1组3414试验所有处理的样品用于分析化验。
  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件1。
  4.4 试验统计分析
  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或其他专业书籍,相关统计程序可在中国肥料信息网(http://www.natesc.gov.cn/sfb /TfgjHgfx.htm)下载或应用。
  5 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样人员要具有一定采样经验,熟悉采样方法和要求,了解采样区域农业生产情况。采样前,要收集采样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订采样工作计划。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
  5.1 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5.1.1 采样规划
  采样点参考县级土壤图,做好采样规划设计,确定采样点位。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
  5.1.2 采样单元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亩~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亩~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亩~80亩采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10亩。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5.1.3 采样时间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